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3月9日,国际原油价格暴跌,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山崩海啸。
 
当天,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(WTI)期货价格一度跌至27.94美元/桶,跌幅达32.32%,创2003年4月以来的最低,其后一直徘徊在30美元/桶的整数心理;布伦特原油的跌幅也将近26%。
 
欧美股市开盘后相继暴跌,美国股市甚至发生历史上第二次熔断,道琼斯指数以狂泄2000点收盘。
油价雪崩固然有全球新冠疫情扩散的原因,但最重要的原因则在于3月4日-6日OPEC+(石油输出国组织+)减产协议谈判破裂。
 
OPEC+开了三天的会,讨论增加减产的协议。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第一天开完会就走了,回国向普京汇报,6日返回就宣布俄罗斯不同意减产协议。
此举直接引爆积怨已久的沙特。会后第二天(3月7日),沙特就宣称在下月开始增加原油产量(此前的减产协议将于3月底到期),并且视需要将增产,不排除提高至1200万桶/日的水平。更具爆炸性的是,沙特公布了4月将施行的原油出口官方价格,扩大出口价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贴水幅度,其中到美国贴水7美元,到亚太4-6贴水美元,折扣幅度为20年来最大。这意味着沙特开启是原油出口价格战,大幅降低售往欧洲、远东和美国等市场的原油价格。
 
这里所说的贴水(或者升水),是指石油出口国的出口价格相对于国际油价的价差。如沙特和俄罗斯这样的原油出口国,在实际出口时会有自己的官方报价报价,一般都是对国际油价的贴水。问题在于,这次的贴水幅度是在是太大了。
 
沙特此举显然来自其王储(沙特王国实际决策者)的指令。关于这个王储,其神妙的操作有很多,这里不一一细表,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搜索一下。这一次的行动,固然有他个人意气和风格的原因,但更有其背后深刻的逻辑,而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
 
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14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主要玩家们的恩恩怨怨,尤其是俄罗斯、沙特和美国的“三国杀”,其中重要的因素是财政平衡油价,即各国维持财政开支平衡时所需要的油价水平。显然,各国之间的财政平衡油价是不同的,甚至差别巨大,这导致彼此对油价的诉求不同,以及各自的策略差异。
 
石油是沙特的经济支柱,以前、现在乃至可见的将来都是如此。沙特的问题在于,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之后,已经连续六年财政出现赤字,也就是“烧”了六年的外汇储备。2019年,沙特财政赤字预计为350亿美元,2020年预计扩大至500亿美元。沙特的外汇储备自2014年8月的峰值7312.18亿美元一路下滑,截至2019年10月底为4781亿美元,较峰值跌去近35%。
 
最近几年,OPEC+减产的确提升了油价,但沙特却有苦难言。一方面,OPEC+减产的份额被不断增长的美国致密油完全填补了,另一方面,俄罗斯阳奉阴违,在减产期间持续增产,侵蚀了沙特的市场份额,中国这个大市场市场更是连连得手。毕竟,对于中国来说,俄罗斯是一个战略伙伴,而沙特则是一个客户。
令沙特愤懑的是,自己多年的牺牲换来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和不断减少的外汇储备,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和尊重。
 
对于俄罗斯来说,此次明目张胆地拒绝减产,也颇为令人意外,毕竟,这几年来俄罗斯从未实际上执行过减产协议。2018年起,俄罗斯的石油产量还持续增长,2019年石油产量更是达到了苏联解体以来的新高。
 
或许是沙特和俄罗斯在关键市场的竞争已不可调和。美国市场已经没有多少空间,美国自己就是净出口国。各方争夺的焦点是亚太市场,沙特和俄罗斯短兵相接,摩擦不断。两国的政治立场也有诸多不一致的地方。从种种因素分析,俄罗斯不同意减产并不奇怪偶然,不过如此明确的拒绝也是市场始料不及。
 
俄罗斯对沙特的优势在于,其经济多样性较高,对石油的依赖度比沙特小得多,其财政平衡对于油价的要求也没比OPEC国家低得多。
 
沙特等OPEC国家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太高了,财政平衡所需的油价也偏高。IMF(国际货币基金组织)测算,沙特财政平衡油价为83美元/桶;2019年ING(荷兰国际集团)等机构测算,俄罗斯财政平衡油价则是49美元/桶左右。
油价诉求的差异决定了OPEC+之间(尤其是俄罗斯和沙特)的谈判天然并不对等。过去3年的联合减产中,国际油价中枢的确在提升,但俄罗斯也并不满意:实际产量虽然并没减少,陪OPEC“减产”却牺牲了自己的原油市场份额,还让美国乘机成了全球第一大产油国。或许是俄罗斯意识2020年起美国的页岩油发展将进入增产瓶颈期这个机会,所以改变策略、主动选择不再联合减产。
沙特主动发起增产和价格战,是对俄罗斯的反击。此举固然因为多年积怨,也是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。
 
石油是沙特的经济支柱,而沙特的石油家底也非常厚实:有巨大的原油储量,有富余生产能力,有巨大的成本优势,也有扩大产能的空间。既然长期的“机动生产者”角色没能为沙特争取到期望的利益,却只换来对手的壮大,那么改弦更张,变被动为主动,未尝不是合适的选择。
 
沙特的确也尝试过反击,尤其是在竞争最激烈的亚太市场。沙特在2016年减产的结果是,俄罗斯在2016-2018年超过沙特,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。2019年,沙特到中国大力推销,加上中国上马了几个大炼厂项目,才得以重回中国进口的榜首。只是,在中国市场,俄罗斯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:作为战略伙伴,俄罗斯给中国卖油是要拿预付款的,资金结构的差别就非常明显。
 
全球石油消费预计很快就会出现拐点,经济低增长时期并不遥远,这必然会导致石油消费低增长、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。最近的新冠病毒肆虐,很可能进一步严重打击全球经济,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无进一步走低。
 
困境下何妨放手一搏?既然低产量*高油价的策略效果不好,不如换成高产量*低油价。要知道,沙特石油生产的成本优势巨大,为何不能通过增加产量、以量补价来得到期望收益?
况且,沙特王储还面临其他种种压力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总而言之,他亟需有所表现。这位王储是个厉害人物,先将沙特现代王国建立以来王位兄终弟及的传统改为父死子继,自己上位,而后更在不久前抓捕前王储等王室成员和并清洗军队,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。他王储费尽心思推动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“流血”上市,全球市值第一,看似风光,却是有苦难言;当时抓了一批王室权贵出资参与IPO,却一个来月就股价破发,不仅令其大失所望,更令不少人利益受损,大大增加其政治压力。更不应忘记的是,正是这位王储,被指控主持对记者贾马尔·卡舒吉的残忍谋杀,使沙特的国际声名狼藉……
 
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下,油价很难回到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。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政治矛盾推动价格战,引起油价剧烈波动,短期内具有不可预测性,但极低的油价很难持续,超过半年的可能性都不会很大。
 
市场估计,当前40-50美元/桶的油价可以出清市场剩余产能。业内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,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是40美元以上,这种状态才是可持续的。如果价格低于这个水平,上游投资会削减,导致供给不足(如2015/16年情况);而供给不足又会推高油价,这种波动对于行业和上下游都是不利的。正常情况下,油价有望慢慢50-60美元/每桶的中位价格。
 
30美元的油价如果持续一年,90%左右的上游企业都将亏损。而旋涡的中心,俄罗斯和沙特其实也是苦不堪言,大打出手对彼此都不利。俄罗斯虽说做好了低油价(比如到40美元)的准备,但30美元的价格对它这样的产油国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。俄罗斯虽然刚发表声明称能够承受油价在6-10年内维持25-30美元/桶,但要动用“1500亿美元国家财富基金”。沙特的生产成本虽低,但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石油,承受能力反而不及俄罗斯。
 
美国的角色反而比较超脱。短期内美国页岩油厂商受影响不大,为了维持现金流等原因,短期内他们不会关井停产,并且他们已经对未来2-3年产品做了最低价的锁定(套保)。
 
所以,短期油价的看点就是沙特和俄罗斯将如何出手:继续对抗?转而合作?还是要抱琵琶半遮面,先互相试探再寻求合作?双方的动作很可能导致国际油价油价急涨急跌,或许人们应该习惯这点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叶伟强

叶伟强

19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财新传媒原编委、《财新周刊》原副主编、《中国改革》原副总编辑。微信公号:巨会读(juhuidu)。

文章